生态建设加速推进,中国政府计划发布指导意见助力其全国推广;与此同时,AI领域密集发布创新成果,通用型智能体、高效大模型及全球最大AI服务器工厂的布局,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升级。
3月4日,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(CPCA)透露,政府计划出台政策推动RISC-V芯片在全国范围的应用。RISC-V以其模块化、可扩展性及开源特性,成为突破X86和ARM生态垄断的重要路径。该指令集已广泛应用于物联网、汽车电子等领域,政策支持将加速其在工业控制、教育等场景的渗透。
3月11日,中国RISC-V工作委员会启动三项团体标准参编单位征集,涵盖算力扩展、通信优化等关键技术。这一行动标志着中国RISC-V生态进入标准化建设阶段,通过产学研协同完善技术规范,为国产芯片在AI、通信等领域的自主化奠定基础。
RISC-V的开放特性降低了企业开发门槛,全球已有超百家企业加入生态建设。中国厂商通过定制化设计,可快速适配工业自动化、边缘计算等场景需求。政策与标准的双重推动,将进一步提升国产芯片在复杂场景下的竞争力。
3月6日,中国团队Monica发布全球首款自主AI智能体Manus,其在GAIA基准测试中任务完成率达89.7%,较同类产品提升12.3个百分点。Manus可独立完成旅行规划、财报分析等复杂任务,并支持六大操作系统及3200种API接口,推动AI从工具向执行主体跨越。
阿里Qwen团队推出的QwQ-32B模型,以320亿参数实现与6710亿参数模型DeepSeek-R1相当的性能。该模型在数学推理、代码生成等场景表现突出,且支持消费级显卡本地部署,降低应用成本。开源策略加速技术扩散,目前已登陆HuggingFace和ModelScope平台。
鸿海宣布投资9亿美元扩建墨西哥AI服务器工厂,计划量产搭载英伟达GB200芯片的服务器。项目建成后,该基地将成为全球最大AI服务器组装中心,缓解算力供给压力。与此同时,武汉发布人工智能产业行动方案,聚焦算力芯片、大模型开发等十大领域,推动技术全链条落地。
电子行业的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,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。RISC-V的自主化进程与AI应用的规模化落地,或将成为新一轮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。